• 内部控制 内控体系框架测试与内控缺陷流程梳理内控自评价内部审计
  • 行业实践 重点行业案例研究专项风险管理企业实践财务管理
  • 风险管理 理论前沿风险评估风险预警策略与方案
  • 关于我们 本网简介 本网专家视点 资料下载中心
  • 电话:010-68827610
    专家QQ:421183643在线咨询  查看更多>>
    • 姓名:
    • 电话:
    • 内容:
    风险评估[风险识别的方法]  >  风险评估  >  首页
    风险识别的方法
    风险导向内部控制网   日期:2014-02-10

      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目的是对企业运营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排查,将风险防范工作纳入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实现对企业风险的全方位防范和动态化监控,这对保障公司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既然风险管理如此重要,那么电力行业的企业如何开展风险管理、开展风险管理有哪些方法或工具?根据风险的特征(隐蔽性强、破坏性大),风险管理的开展工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需要识别出风险(风险识别),其次需要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分析、筛选与诊断(风险测评与分析),最后制定出相关的控制措施对风险有针对性的进行控制(风险控制)。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也是风险管理工作的基础,通过识别可以找寻出企业所面临的各类风险以及风险隐患。识别的方法主要有:访谈、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案例梳理、制度流程梳理等。
      1.访谈
      访谈是指通过对电力企业的领导层、关键岗位员工及外部专家人员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访谈,从业务角度对公司面临的风险进行全面、客观、详尽且深入的了解。访谈的重点是要从各部门职能或职责出发,了解和掌握关于其在业务过程或流程中所涉及的单位内部部门配合情况、与外部的沟通联系状况、工作中的不足或问题所在、已发生过的案例(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等情况。我们以某市电业局下属的县级农电管理部门为例,通过访谈,可以发现农电在改造后存在农网安全隐患多:因投资有限,目前还有部分电网未得到改造或改造不彻底,这部分未改造或改造不彻底的电网设备陈旧,运行状况差;农电体制改革不完善,农电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装备差,农电工待遇相对低电力企业接管农电缺乏经验,对农电工作、农电员的定位不准确,管理体制存在不适应实际的情况。访谈的优点首先是易于操作,访谈只需对企业的员工进行保密试谈话即可完成,无需技术资金的投入;其次资料来源真实,所挖掘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因访谈的对象都是企业内部具体业务领域的管理或执行人员,其对本部门的业务及相关的问题最为熟悉,所以访谈挖掘出的问题都是各部门发生过或亟待解决的问题。访谈的不足之处则是访谈不能从宏观的层面发掘出企业存在的问题并了解问题的具体情况,因为访谈是针对具体业务部门的访谈,所以发掘的问题不具有全局性和具体性,仅代表具体的部门的意见。因此访谈还需要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作为辅助手段以弥补访谈的不足,达到对风险识别的完整性、全面性和客观性要求。
      2.实地调研
      实地调研是通过实地走访的形式,对一线的工作岗位及工作人员的工作方法、执行力、与客户(消费者)的关系等情况进行实地考察、调研。我们仍以某市电业局下属的县级农电管理部门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我们发现农电经营工作面广,涉及广大农户和企事业单位,抄表到户后,用户激增,新旧电费回收难度大,运营成本猛增。低压线路网改后理论线损虽大为下降,但因维护面和计量点变更原因,管理线损增加了,难以控制在理论指标内。抄表到产后,维护面较以前成百倍的增加,违章用电难以杜绝,如挂钩用电、私拉乱接,给电力企业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实地调研实际上是作为访谈的一种辅助手段出现的,对于那些影响较大、情况复杂且属于执行层面的问题,实地调研所获取的信息是相当丰富和具体的。
      3.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也是作为访谈的一种辅助手段出现的,相当于“纸面访谈”,其目的是为了弥补访谈对企业员工访问数量的局部性。我们知道访谈因其时间性的限制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只能对企业的决策层和关键岗位员工进行访谈,其他人员无法参与。所以在访谈的同时可以向其他员工发放调查问卷,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达到全面调查的目的。如果说访谈和调研追求的是深度,那么问卷调查就是对广度的追求。
      4.案例梳理
      案例是指本企业以前已经发生过或出现过的风险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已经解决的,也可以是没有解决的,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梳理,识别出企业在制度、管理、流程等方面的不足或漏洞,通过制定相关控制措施来弥补漏洞以达到防范风险继续发生的可能。由此可见,案例梳理的目的就是为了“亡羊补牢”。案例梳理的优点是以结果(已发生的风险问题)为导向,演绎推理出问题发生的原因并加以控制,因此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困扰企业的“顽疾”;不足之处是案例梳理只能解决具体的个案,个性特征鲜明,通俗的讲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制定出的控制措施不具有共性,没有代表性,因此需要与制度流程梳理结合使用。
      5.制度流程梳理
      制度流程梳理与案例梳理过程刚好相反,制度流程梳理是从企业业务、本部门的部门职能、流程涉及的部门、本业务进行的环节、流程关键控制点等相关环节出发,通过对其合法性、逻辑性、实操性等方面的梳理,识别出易于引起风险的行为和制度流程的不足或漏洞,并总结出可能引发的后果及严重程度。制度流程梳理是以原因(导致或引起风险问题发生的因素)为导向,归纳出整个制度流程过程中的不足或漏洞之处并加以控制,以达到防范风险发生目的。
      风险识别的工作方法及流程如图所示:

     


     

    
    网站首页|网站公告|联系我们|版权保护
    风险导向内部控制网 中国-北京 版权所有 电话: 010-68827610 传真: 010-68827610
    京ICP备000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