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物料被盗卖的内部控制缺陷分析
财会信报 日期:2014-08-31
财会信报 日期:2014-08-31
案例回放
2011年末起,青岛某开发区一电器公司仓库主管陈某伙同仓库保管员李某利用公司物料管理上的漏洞,先后盗窃公司物料芯片30多盘,涉案价值10余万元,并将非法取得芯片在网上兜售。
陈某2009年来到该电器公司工作,由于工作表现出色,人又聪明能干,很快就从普通职工升为仓库主管。然而,管理仓库没多久,陈某就发现公司物料管理上的众多漏洞,于是他萌生贪念,想利用“仓库可以随意给车间调配物料”、“车间对从仓库领出来的物料管理松散形同虚设,任何人都可以领”这两点漏洞发一笔小财。随后,陈某就物色了仓库保管员李某,一番“坦诚布公”的交流后,两人一拍即合,随即谋划如何利用公司“现状”,偷盗芯片,并通过做平账目的方式神不知鬼不觉的窃取公司物料芯片。自2011年冬天开始,李某经常寻找机会故意多出货给车间,将仓库内的货物先转移至车间,然后找机会把多出的货再从车间偷出来,这样在仓库的明细账上就看不出来任何问题,而车间也没有任何相关记录。偷出的芯片积累一段时间之后,李某再将这些赃物交给陈某,陈某联系买家将芯片卖掉。
直到2013年5月22日,公司在盘点时发现,从2013年3月31日到5月17日期间,存放在生产车间内价值10余万元的30余盘物料芯片不翼而飞。事发后,公司通过调查仓库的出入库明细记录、调取仓库及周边监控录像等,均没有发现有外人进入车间进行盗窃的现象。随着调查的深入,在对公司车间和仓库工作人员询问盘查后了解到,公司的物料管理混乱,结合对监控录像的仔细分析后,发现仓库的保管员李某多次出现在车间内,并且离开车间时,都会带走一些东西,经过辨认,这些东西就是物料芯片,至此推断芯片的失窃可能是“内鬼”李某所为。最后,连带揪出陈某这只大“仓鼠”。
案例分析
本案中,该企业的物料管理问题在很多生产制造型企业内普遍存在,它们对一级仓库管理都较为规范,但是对于二级仓库即车间内物料存放区域的管理却毫无章法。案例中,仓管员李某之所以能轻松得手,一方面是仓库主管陈某“指导有方”;另一方面就是因为他们发现并有效的利用了仓库管理上的漏洞。
本案例中的细节显示,公司在物料管理环节存在两大内控缺陷:其一,仓库给车间配货缺乏有效依据,导致仓管员有权限给车间随意配料;其二,车间内物料日常监控松散,李某作为非车间人员可以随意进出拿取物料而不被察觉。
笔者认为,该企业应从以下环节完善内控管理:
(一)一级库物料发放环节需完善
仓库管理员若不按领料单上的发货要求配料,并通过修改仓库留档领料单的方式编制虚假明细账,则仓库的明细账就与其他部门(车间及财务部)账目无法匹配,造成账账不符。笔者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改进:
在领料流程方面,车间人员领料时应持有车间负责人或班组长签字的领料单,且该领料单上应明确注明领取物料的名称、数量、规格等基本信息,而仓库管理员只能按照领料单上的要求发货,不能随意给车间配料。在物料出入库时,仓库管理员应在仓库主管的监督下与领料人员共同清点,办理相应交接手续。
在表单记录方面,领料单设置为三联,在仓库发货后一联连同物料交还给车间,作为二级库的入账凭据,一联留在仓库登记物料明细账,一联交财务部门进行账务处理。这样就能保证各相关部门之间账账相符。此外,仓库货架上还应按单个品项设置存货物料卡,仓管员在物品上架或下架的同时在物料卡上注明时间、数量、余量及经办人员姓名等信息。
在人员设置方面,应保证不相容职责的分离,即确保负责仓库出入库明细账记录的人员不得负责货品的搬运。
通过上述三个方面的规范,可以保证物料实际存放数量等于物料卡上的数量等于出入库明细账的数量,从而确保一级库管理的严密性。
(二)车间二级库物料保管、发放环节待优化
该公司除了一级仓库领料需要规范管理流程外,车间内物料管理也需要加以改善。在企业中,车间物料存放区域管理一般较为松散,这一方面是由于车间物料领用人员较多,领用频繁,很难做到每笔进出均能有效记录;另一方面车间存放物料的地方因条件受限,难以实现封闭式保管。这也就直接导致了案例中提到的现象发生,即“车间对从仓库领出来的物料管理松散形同虚设,任何人都可以领”。此外,李某从2011年底就在主管陈某的怂恿下开始实施盗窃行为,而直到2013年5月公司实施盘点时才发现物料被盗的情况。这些情节都充分说明该车间二级库的管理较为松散。
笔者建议从日常保管、盘点及退库三个方面对车间的物料管理进行优化:
第一,若公司条件允许,可在车间设置独立、封闭的二级库,派专人进行管理,尤其是针对车间所需生产物料或产成品个体较小却价值较高的情况。若条件不允许,则应在物料或产成品的摆放区域设置摄像头;
第二,车间负责人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一级库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对二级库进行盘点,同时比对领料单上的数额、产成品数量、现场结余数量等,结合合理耗损率,判断是否出现较大的数量偏差;
第三,对于单价较高的物料应尽量按生产需要当天领用,未用完的物料及时退至二级库甚至一级库,防止资产流失。
2011年末起,青岛某开发区一电器公司仓库主管陈某伙同仓库保管员李某利用公司物料管理上的漏洞,先后盗窃公司物料芯片30多盘,涉案价值10余万元,并将非法取得芯片在网上兜售。
陈某2009年来到该电器公司工作,由于工作表现出色,人又聪明能干,很快就从普通职工升为仓库主管。然而,管理仓库没多久,陈某就发现公司物料管理上的众多漏洞,于是他萌生贪念,想利用“仓库可以随意给车间调配物料”、“车间对从仓库领出来的物料管理松散形同虚设,任何人都可以领”这两点漏洞发一笔小财。随后,陈某就物色了仓库保管员李某,一番“坦诚布公”的交流后,两人一拍即合,随即谋划如何利用公司“现状”,偷盗芯片,并通过做平账目的方式神不知鬼不觉的窃取公司物料芯片。自2011年冬天开始,李某经常寻找机会故意多出货给车间,将仓库内的货物先转移至车间,然后找机会把多出的货再从车间偷出来,这样在仓库的明细账上就看不出来任何问题,而车间也没有任何相关记录。偷出的芯片积累一段时间之后,李某再将这些赃物交给陈某,陈某联系买家将芯片卖掉。
直到2013年5月22日,公司在盘点时发现,从2013年3月31日到5月17日期间,存放在生产车间内价值10余万元的30余盘物料芯片不翼而飞。事发后,公司通过调查仓库的出入库明细记录、调取仓库及周边监控录像等,均没有发现有外人进入车间进行盗窃的现象。随着调查的深入,在对公司车间和仓库工作人员询问盘查后了解到,公司的物料管理混乱,结合对监控录像的仔细分析后,发现仓库的保管员李某多次出现在车间内,并且离开车间时,都会带走一些东西,经过辨认,这些东西就是物料芯片,至此推断芯片的失窃可能是“内鬼”李某所为。最后,连带揪出陈某这只大“仓鼠”。
案例分析
本案中,该企业的物料管理问题在很多生产制造型企业内普遍存在,它们对一级仓库管理都较为规范,但是对于二级仓库即车间内物料存放区域的管理却毫无章法。案例中,仓管员李某之所以能轻松得手,一方面是仓库主管陈某“指导有方”;另一方面就是因为他们发现并有效的利用了仓库管理上的漏洞。
本案例中的细节显示,公司在物料管理环节存在两大内控缺陷:其一,仓库给车间配货缺乏有效依据,导致仓管员有权限给车间随意配料;其二,车间内物料日常监控松散,李某作为非车间人员可以随意进出拿取物料而不被察觉。
笔者认为,该企业应从以下环节完善内控管理:
(一)一级库物料发放环节需完善
仓库管理员若不按领料单上的发货要求配料,并通过修改仓库留档领料单的方式编制虚假明细账,则仓库的明细账就与其他部门(车间及财务部)账目无法匹配,造成账账不符。笔者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改进:
在领料流程方面,车间人员领料时应持有车间负责人或班组长签字的领料单,且该领料单上应明确注明领取物料的名称、数量、规格等基本信息,而仓库管理员只能按照领料单上的要求发货,不能随意给车间配料。在物料出入库时,仓库管理员应在仓库主管的监督下与领料人员共同清点,办理相应交接手续。
在表单记录方面,领料单设置为三联,在仓库发货后一联连同物料交还给车间,作为二级库的入账凭据,一联留在仓库登记物料明细账,一联交财务部门进行账务处理。这样就能保证各相关部门之间账账相符。此外,仓库货架上还应按单个品项设置存货物料卡,仓管员在物品上架或下架的同时在物料卡上注明时间、数量、余量及经办人员姓名等信息。
在人员设置方面,应保证不相容职责的分离,即确保负责仓库出入库明细账记录的人员不得负责货品的搬运。
通过上述三个方面的规范,可以保证物料实际存放数量等于物料卡上的数量等于出入库明细账的数量,从而确保一级库管理的严密性。
(二)车间二级库物料保管、发放环节待优化
该公司除了一级仓库领料需要规范管理流程外,车间内物料管理也需要加以改善。在企业中,车间物料存放区域管理一般较为松散,这一方面是由于车间物料领用人员较多,领用频繁,很难做到每笔进出均能有效记录;另一方面车间存放物料的地方因条件受限,难以实现封闭式保管。这也就直接导致了案例中提到的现象发生,即“车间对从仓库领出来的物料管理松散形同虚设,任何人都可以领”。此外,李某从2011年底就在主管陈某的怂恿下开始实施盗窃行为,而直到2013年5月公司实施盘点时才发现物料被盗的情况。这些情节都充分说明该车间二级库的管理较为松散。
笔者建议从日常保管、盘点及退库三个方面对车间的物料管理进行优化:
第一,若公司条件允许,可在车间设置独立、封闭的二级库,派专人进行管理,尤其是针对车间所需生产物料或产成品个体较小却价值较高的情况。若条件不允许,则应在物料或产成品的摆放区域设置摄像头;
第二,车间负责人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一级库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对二级库进行盘点,同时比对领料单上的数额、产成品数量、现场结余数量等,结合合理耗损率,判断是否出现较大的数量偏差;
第三,对于单价较高的物料应尽量按生产需要当天领用,未用完的物料及时退至二级库甚至一级库,防止资产流失。